摘要。馬克思。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

--

對國民經濟學的批判

把物質過程放入抽象公式而視為規律49;將交換視為偶然事實(未說明勞動和資本分離、資本和土地分離)50;將應當說明的東西假定為歷史事實50;不考察工人(勞動)同產品的直接關係而掩蓋勞動本質的異化53

類存在物

人把自身當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對待55

類本質/類特性

一個種的整體特性、種的類特性就在於生命活動的性質,而「自由的、有意識的活動」恰恰就是人的類特性。56;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。正因如此人才是類存在物。56;在改造對象世界的過程中,人才真正的證明自己是類存在物。57

勞動

生產的不僅是「商品」,還生產作為商品的「勞動」自身和「工人」51

對象化:成為一個異己對象的關係

勞動的產品是固定在某個對象中的、物化的勞動,這就是勞動的對象化。51;勞動的現實化就是勞動的對象化,表現為工人的非現實化51;對象化表現喪失對象與被對象奴役,「占有」表現為異化、外化51;占有表現為異化、外化,而外化表現為占有,異化表現為真正得到公民權62

外化:將社會關係加以物化

外化勞動即工人對自然界和對自身外在關係60;私有財產即外化勞動的產物、結果和必然後果60;外化勞動即外化的人、異化勞動、異化的生命、異化的人60

異化勞動

1. 使「感性自然界」同「人」相異化(勞動產品54)

工人在他勞動產品中的外化,不僅意味著他的勞動成為對象(外部存在),而且意味著他的勞動與他相異,不依賴於他而在他之外存在52

工人越是透過勞動占有外在世界,他就越是在兩方面失去生活資料:外部世界越來越不成為勞動對象,成為「勞動的生活資料」;外部世界越來越不提供維持肉體生存的「直接意義生活資料」52

2. 使「生命活動」同「人」相異化(勞動過程54)

勞動過程中勞動對生產行為的關係:活動是受動、力量是無力、生殖是去勢;工人的體力和智力、個人的生命(生命是活動)不屬於他、轉過來反對他自身的活動55

這是自我異化,而上面所談是物的異化55

生活本身僅僅表現為生活的手段。(勞動這種生命活動、這種生產生活本身,對人來說不過是滿足一種需要維持肉體生存需要的手段)56

3. 使「類本質」同「人」相異化

無論自然界,還是人的精神類能力,都變成了異己的本質,變成個人維生的手段57

身體、自然界的異化,使他的精神本質、人的本質同人相異化58

4. 使「」同「人」相異化

勞動為之服務和勞動產品供其享受的那個(異己的)存在物,只能是人(工人之外的他人)自身59

正像他他把自己的生產變成自己的非現實化…他也生產初步生產的人對生產和產品的支配60

解放

在工資中,勞動並不表現為目的本身,而表現為工資的奴僕61;工資平等也只能使工人對自己勞動的關係,變為一切人對勞動的關係。這時社會就被理解為抽象的資本家61;工人解放還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61

圖片來源:網路

--

--